|
炎炎夏日,不少市民选择外出避暑,但也有不少市民选择到图书馆、书店、博物馆去“充电”,学习纳凉两不误。8月12日,重庆日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书店、图书馆、博物馆发现,这些文化场所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成为不少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。
“爸爸,原来徐悲鸿《巴人汲水图》的取景地在磁器口呀,下次你带我去那里看看好不好?”8月12日,9岁的罗亚星在观赏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举行的“回望归鸿——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”后,兴奋地对父亲罗先生说。
此时正是上午11点多钟,户外气候炎热,但三峡博物馆里却十分凉快。罗先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最近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乘凉,“这里空间大,凉快,而且还能看到好多有趣的展览,也能给孩子艺术的熏陶。”
除三峡博物馆外,重庆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市民。中午一点过,当重庆日报记者赶到重庆图书馆时,发现该馆自习室、阅览室里坐满了读书的市民。“这里凉快!不仅可以看书,看累了还可以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,可谓一举多得。”市民张晓峰笑着说。
“近段时间以来,由于持续高温,来重庆图书馆看书‘充电’的市民日益增多,平均每天到馆人数都在8000人左右。”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介绍,重庆图书馆不仅在早上开馆之前,就提前让市民进入大厅等候,还通过在自习室内增设座位,免费提供解暑药物等方式,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。
此外,在重庆书城、西西弗书店等书店内,重庆日报记者发现读者较往日也有所增多。位于大坪的新华书店更是通过举办“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——张嘉佳新书签售”等活动,让市民在避暑纳凉的同时,也能同知名作家进行近距离接触。
“博物馆、图书馆、书店等文化场所成为市民避暑纳凉好去处的背后,体现出文化纳凉的多样性,也折射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有人情味了,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。
|
|